查看原文
其他

82岁老人肝脏告急, “人工肝”力挽狂澜

近日,我院东院急诊科成功为一位82岁慢性肝衰急性加重患者进行人工肝治疗,为患者肝脏修复争取了宝贵时间,患者现已顺利出院。这是我院急诊科开展的首例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模式下人工肝治疗,标志着急诊科血液净化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人工肝”是什么?

通俗的说,人工肝技术,就是一种利用血液净化技术暂时替代肝脏功能,使肝细胞得以恢复再生,并最终挽救病人生命的医疗技术。人工肝支持系统能够暂时性地取代受损的肝脏“行使”各项功能,包括:清除身体内的多余胆红素和毒素,补充需要肝脏自身才能合成的凝血因子和蛋白质。


目前我国应用的人工肝技术是一整套包含血浆置换、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血浆灌流、分子吸附循环系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等方法联合应用治疗重型肝病的技术和治疗方法。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单用或联合应用以上技术。

82岁老人肝脏告急,

人工肝赢得急救黄金时间

11月2日21时,急诊科接诊一位82岁老人,入院时乏力明显,CT显示重度脂肪肝,总胆红素高达298umol/L(正常成年人低于20 umol/L),转氨酶略升高,两者变化幅度不相匹配,也就是临床常说的“胆酶分离”,初步诊断为慢性肝衰急性加重,若不立即治疗患者很快演变成急性肝衰。毕俏杰主任当机立断:立即行血液净化治疗,清除胆红素,为患者的肝脏争取修复时间,避免错失黄金急救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急诊医护血滤团队火速到位。但在决定采用哪种血滤模式时大家遇到难题:使用血浆置换模式可清除胆红素,但一则血浆来源紧张,二则患者高龄,过快清除易导致胆红素脑病,若能做胆红素吸附,稳定性较血浆置换高,但目前机器中并无单独的胆红素吸附模式,患者肌酐升高,肾脏功能差,血浆置换模式做胆红素吸附的模式也不适用该患者,治疗方案一时陷于僵局。毕俏杰主任、韩杰医生、王玉芹医生经过反复论证,最终决定大胆挑战,选择CVVH模式下行“人工肝”(胆红素吸附)治疗。

迎难而上,团队携手闯关

治疗方案确定后,团队迎来最大挑战。本例人工肝治疗为急诊科首例,该操作属于高风险项目,对操作人员的专业要求极高。首先,人工肝管路需多罐串联连接,较其他模式复杂,每一个环节连接必须确保百分百准确,不能存在任何瑕疵。其次,患者高龄,心脏基础情况差,肾功能不全,上机管路充盈液体量接近500ml,一次性引出这么多血液,患者是否耐受,这都要求医护做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准备,并做到快速正确处置。


生命的重担像山一样压在团队每个成员的心头,但生命面前他们必须顶住。往日严格的培训和同事间的默契,此刻给了他们坚定的信心。 


“我们护士能行,任何时候都不能掉链子,每个环节,必须认真反复核对,绝不能出错。”王淑娟护士长叮嘱着护士。姜鑫磊护士与袁慧琳护士镇静自如,运用平日血滤知识双人仔细反复的核对着,开始连接管道、预冲……


22:20血滤置管成功,机器预冲。

23:00患者上机。

23:20机器引血结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患者无不适,大家松了一口气。

23:50机器运行稳定,肉眼可见吸附效果良好。

……


凌晨2:30人工肝治疗结束,患者各项指标明显好转,开始相关的后续治疗。

△血浆通过吸附达到肉眼可见的效果


凌晨三点,初冬的岛城已寒意渐浓,大家却心潮澎湃,悬在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在内心击起层层波澜。大家用敏锐的判断、坚定的信心、专业的操作、过硬的心理素质与患者一起闯关成功,打赢了肝脏保卫战!

△患者出院前与参与抢救的医护团队合影

文图/东院急诊科 韩杰

采编/文化宣传部 徐福强 

校对排版/文化宣传部 庞智洋 徐子晨

往期精选


◆ 我院泌尿外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突破100例!◆ 老人疼得直打哆嗦,一根电极“驯服”世界第一痛◆ 3D透视+达芬奇机器人+荧光染色术中超声双导航,切肿瘤像“开挂”◆ 渔民海上作业下肢惨遭缆绳绞断!多学科联手极速手术挽救断肢◆ 我院完成山东省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Edwards SAPIEN 3瓣膜,全国第九家!


来都来了 点个赞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